4月25日,巴州·和静“2023平安天山”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展开。
演练以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发生6.1级地震为背景,震区部门房屋损毁,有人员被困,部门道路、桥梁受损,水、电、通信中断,有人员受伤,被困人数不清为背景。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后72小时被称为“黄金救援72小时”。为抢占救援先机,巴州森林消防支队采取首长机关带两个大队出动120人、30台车,携带各类救援装备器材600余件套,以摩托化机动方式向“震中”驰援。
到达现场后,副大队长寇作龙立即将遂行人员编组划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成员按照现场指挥员要求,合理制定救援方案,针对不同位置采用破拆、顶撑、木质支撑、搜索等技术实施救援。
“有人吗?听到请敲击三下”“(伴随着3声微弱的敲击和求救声)我在这里,救救我”“报告!发现被困人员一名,正在标记受困者标识……”库尔勒森林消防大队一个救援小组重点对人工搜素、仪器搜索和犬搜索3种方法进行综合搜救。
“坍塌处现有水泥板阻挡,液压钳准备进行破拆……”在空间破拆中,只见救援人员利用破拆工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行动迅捷,在确保“被困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破拆,现场尘土飞扬、各小组默契协作,不一会儿时间,救援人员就打通了一条足以通过被困人员的“生命通道”,并按照要求将“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报告,这里发现一名伤员!”演练现场,一名群众面部受伤、仰面躺在地上,呼吸停止,指战员迅速上前协助人工呼吸,并用紧急制作的担架将恢复呼吸的伤者快速转运到指定救护地点。三角巾包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伤员搬运等这些在救护课目的训练内容在这次演练现场再次得到了有效的检验,救护小组人员密切协同、动作迅速,对救护的每个环节、每个动作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有效提升了卫勤保障能力。
“我分队到达现场后,迅速对负责任务区域进行综合搜索。目前,共清理倒塌房屋10余处,确定被困群众3处,现分三组开展救援:一组利用破拆装备横向打通救援通道,二组迅速制作木质构件、结合顶撑装备建立安全通道,营救被困人员,三组有序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并对伤员进行先期救治和转运。”演练现场,库尔勒森林消防大队副大队长寇作龙正在向总指挥部进行报告。
据悉,此次演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及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工作部署要求,不断增强各县市、各部门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演练分为启动先期处置、地震应急响应,自治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调度,地震灾害应对处置,应急响应结束四个阶段实施。全体指战员严格从“实战、评战、谋战”方向出发,及时查找存在的不足,提升队伍整体水平,确保在重大“灾害”来临时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演练结束后,巴州党委书记任广鹏参观了支队展示装备,并就支队基本情况、发展建设、中心任务等方面内容与支队长李孝军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演练队伍的辛苦付出表示慰问。
责编:李鹏 景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