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练旨在全面检验疆内有关地区、部门应急协同和消防救援力量快速反应、实战能力,通过演练检验预案、规范程序、磨合机制、锻炼队伍、提升能力,不断提高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接到总队命令,2月17日,巴州森林消防支队采取首长机关带库尔勒大队、阿克苏大队异地同步展开的方式组织,出动120人、33台车,携带各类救援装备器材600余件套,以摩托化机动方式为生命挺进、向“灾区”驰援。
受强震影响,巴楚县色布力亚镇房屋倒塌,大量群众被压被困……“有人吗?有没有人,我们是救援人员,听到请回答!”废墟点上,新疆森林消防总队巴州支队指战员抵达现场后,生死时速的救援行动随即展开。救援人员手持救援装备,一边敲击一边呼喊,寻找被困群众。
现场,搜索组冲锋在前,救援人员携带搜救犬在废墟间探寻生命迹象;破拆组利用电动冲击钻、液压切割机等工具,破拆垮塌的楼板;顶撑组借助承重气垫和木块对危险部位进行加固,防止发生二次坍塌;转运组快速将救出的“幸存者”转送至安全地带……
“在废墟中搜寻到两名被困人员,随后让破拆搜救组进入灾区进行破拆营救,并将两名被困人员成功救出,移交至临时救护点,进行紧急救护。再一次检验了我们森林消防消防队伍面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实战能力,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地震救援实战演练现场指挥员说。
演练在近似逼真的环境中持续进行。救援一组刚刚破拆成功、抢救伤员,又接到“现场封控”“救助伤员”等临机导调命令。救援人员以变应变,替补上阵,密切配合,各小组成功救援。地震救援结束后,救援人员已浑身湿透,汗珠顺着救援头盔边缘滑落。
大震发生后,震区往往伴随着电力中断、通信基站损毁、公网瘫痪等衍生灾害发生。“地震”发生后,新疆森林消防总队巴州支队调集应急通信保障人员,携带卫星便携站、卫星电话、手持电台、北斗定位系统、无人机等通信装备参与保障,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实时掌握参战力量的行进情况,实现公网、卫星网、专网的“三网互通”,确保救援现场应急通信连线及时、信号稳定、传输到位。同时,启用高空无人机开展航拍,制作现场全景图,为现场指挥部全面掌握了解现场情况、科学调整下达演练命令、通讯联动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地震救援演练现场,无人机操作员蔡贵祥操纵1台挂载着“救援指挥系统”的无人机稳稳升空,准确测算“灾区”面积和人员分布,并通过无线图传系统,向指挥部回传现场实时画面,配合前线指挥所制作现场全景图,为联指提供决策依据。
受“地震”影响,巴楚县夏马勒国有林场发生森林火灾。支队第一时间调集40余名森林消防指战员联合巴楚县夏马勒国有林管理局应急分队赶赴现场对森林火灾实施扑救。
“灭火弹打开突破口,水泵分队强行压制树冠火,常规分队沿火场南北两线迅速推进……”对讲机指令声不断,常规分队和驾驶着履带式特种车、轻型全地形车的水泵分队,装备轰鸣声、车辆引擎声、灭火弹爆炸声相互交织,响成一片。
演练模拟近似实战的环境,设置更加复杂的背景、情况和条件,按照真难严实的要求不断提升联合指挥、兵力协同、信息通联、综合保障能力。灭火演练现场,指挥员灵活运用战法配合默契,宜风则风、宜水则水,合理编配力量,熟练操作装备,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奋战,明火全部成功扑灭。
“在前几年的灭火实战演练中,我们只是靠手拿、肩扛灭火水泵和水带。”现场指挥员介绍说,“而通过山猫全地形车和水泵分队结合,发挥全地形车越野能力强、机动快的优势,我们能够在投入比以往少一半人员的情况下,高效完成水泵和输水管带的布设,从而达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水源输送至火线,实施以水灭火。”
据了解,此次演练分为四个阶段:启动地震应急响应、开展先期处置,自治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指挥协调,地震灾害应对处置,应急响应结束,共设置16个科目,支队主要参演应急力量投送与调配、森林火灾扑救、倒塌建筑搜索与救援3个科目。从快速集结、徒步开进、通信保障、作战指挥、废墟搜索、撑顶破拆、火灾扑救等多个环节全方位检验重特大地震灾害事故和地震次生、衍生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充分展现森林消防队伍英勇顽强、能打胜仗的过硬战斗作风。
新疆森林消防总队项忠诚副总队长全程在演练指挥部参加观看演练,演练结束后参加自治区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工作会议。
责编:李鹏 乔佳